今天是:2025年07月04日   星期五 设为首页

欢迎访问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网站!

学习驿站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综合建设 > 学习驿站

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丨节能增效,焕“新”引领!

时间:[2025-06-30] 作者: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:79

6月23日至29日

是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

活动主题为

“节能增效,焕‘新’引领”

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

活动主题为

“碳路先锋、绿动未来”

和团团一起来看看

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

主题宣传片和海报吧

 

 

我们呼吁全社会积极响应

从节约一度电、一滴水做起

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

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!

关于全国节能宣传周与全国低碳日

你了解多少?

01

  什么是节能宣传周

  全国节能宣传周是在1990年国务院第六次节能办公会议上确定的。从1991年开始,全国节能宣传周每年举办。鉴于全国性的缺电状况,2004年,全国节能宣传周由原来的11月改为6月举行,目的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,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,唤起人们的节能意识。

02

  全国低碳日的由来

 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,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,鼓励公众参与,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,2012年9月1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,讨论通过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(2013-2022年)》。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,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“全国低碳日”。“全国低碳日”,旨在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。

03

  政策引领:国家低碳战略的“硬核支撑”

  近年来,我国以“双碳”目标为引领,推动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:

  (1)顶层设计加速落地:从《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到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》,政策体系持续完善,明确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3.5%、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%的目标。

  (2)产业转型火力全开: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30%;碳市场覆盖企业碳排放量超50亿吨,以市场化手段驱动减排。

  (3)城市低碳试点先行:北京、深圳等超100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,推广光伏建筑、智能电网等创新技术,打造“零碳社区”样板。

  (4)政策亮点:2023年新修订的《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指南》首次将“无纸化办公”“旧物循环利用”等30项生活场景纳入规范,让低碳生活有标可依。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更是围绕 “双碳” 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。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,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、碳标识认证制度等,为企业和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。同时,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,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低碳生产模式。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,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,为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。

04

  每个人都是绿色生活的“关键质量”

  积极参与节能减排,认真开始低碳生活!在此倡导大家选择健康简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普及环保知识,宣传低碳理念,引领健康风尚。

01

绿色办公

  推进电子化办公,倡导无纸化办公。

 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,采用节能灯具,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,时关闭电源,减少待机能耗。

  打印机、复印机、传真机的油墨、碳粉用完后,能重复使用的重新灌装,再次使用。

 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,尽量减少空调使用时间。

 

02

绿色出行

  选择步行、骑行、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;选择节能型车辆(用电/气);搭乘顺风车或选择拼车出行;减少私家车使用,合理规划行程,减少不必要的车辆出行,降低碳排放。

 

03

实行垃圾分类

 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,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家中、办公室等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,将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投放。

 

 

04

践行光盘行动

  光盘行动的宗旨:餐厅不多点、食堂不多打、厨房不多做。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,而不要只是一场行动。

 

 

05

资源循环再利用

  将不再使用的衣物、书籍、家电等进行捐赠或二手交易,赋予物品新的生命。对废纸、塑料瓶、金属罐等可回收物进行收集。参与社区或相关机构组织的资源回收活动,为资源循环利用贡献一份力。

 

 

05

  社会意义:低碳转型的“未来价值”

  当我们选择低碳生活,不仅是在守护当下,更是在投资未来:

  若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度电,全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0亿棵树;

  绿色产业创造超百万就业岗位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赛道领跑全球;

  PM2.5浓度每降10μg/m⊃3;,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下降约6%。

  特别提醒:低碳不是“牺牲”,而是更智慧的生存方式——用可降解餐具享受美食,用电子书释放阅读自由,用二手交易盘活闲置资源……科技正让绿色生活更便利。

  节能减排,利国利民

  让我们快速行动起来

  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

  倡导者、实践者、示范者

  营造人人讲节能、处处讲减排的浓厚氛围

  为我国节能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!

  来源/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国能源研究会

电话:027-84450112 传真:027-84872714 E-mail:cjsbszhc@126.com 地址:琴台大道515号 邮编:430051

版权所有: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鄂ICP备11004119号 技术支持:京伦科技